村网通总站 元沟村 192867.nync.com 欢迎您!
2017-11-20 8:49:16 作者: 浏览量:
11月10日,界河村观摩现场。
水泥路笔直地穿村而过,四通八达,连接着205省道;100多座整齐的房屋排列在水泥路两侧,干净整洁;村里两个活动广场上,20多位老人晒着太阳,悠闲地唠着家常;村北,刚开工的300万公斤马铃薯存储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……
11月10日,来自空军、海军、预备役坦克团、武警、消防、人武部共100余人来到应县白马石乡界河村现场观摩时,眼前的一幕让他们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笑容。
因为,3年前,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,道路坑坑洼洼,人均收入不足1800元,甚至,夏秋季节,连吃水都成问题。
巨变源于朔州军分区的倾力帮扶。2014年10月开始,朔州军分区对口联系帮扶界河村,官兵们发挥军地优势,定准扶贫思路,找准脱贫路子,凝聚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,闯出了军队帮扶贫困村新模式。
如今,界河村“脱胎换骨”,不仅成功脱贫,还引来了众多取经者。
朔州军分区立下军令状 界河村走上了脱贫路
“要感谢军分区,帮我们走上了脱贫路。”走在界河村宽敞的硬化公路上,村支书侯府激动地说,“现在村里是相当好,面貌大大改变了。”
界河村位于恒山山脉跑马梁山脊深处。3年前,朔州军分区刚对口联系界河村时,全村常住人口有64户,贫困户就有49户,户籍在村里但人在外地的,也有11户贫困户,村里人均收入不足1800元,是朔州为数不多的整村贫困村。穿村而过的界河村道路还泥泞遍地,坑坑洼洼,一下雨,几乎进出不了村子;村里只有一口老水窖,一到了夏秋季节,人吃水都供不上,更不用说牲口和庄稼了,可以说,路、房、水、绿化……众多基础设施没有一项不需要完善。
“一定要啃下这块‘硬骨头’,让界河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”朔州军分区领导在经过17次深入调研后,有什么项目、能做什么项目、项目有什么收益,这些都分门别类与村民逐户对接了起来,立下了脱贫“军令状”。
2015年6月,军分区率先对界河村的取水问题进行了“动手”,他们制定了3个月打一眼“军民连心井”的目标。每周一次,风雨无阻,选派战士赶往界河村帮忙。
“早上他们花2个小时从市里赶过来,晚上再返回去。”侯府说,当兵的汉子就是能吃苦,3个月,不仅打了150米深的井,还为村民建了饮水点14处,村民们吃水再也不用愁了。
据介绍,像这样的基础工程在界河村还有很多,军分区协调应县各级单位累计筹集基建专项扶贫资金近200万元,全部用于村里基础工程建设,3年时间,共帮助修缮危房16间,给12户无劳动能力家庭进行了屋顶防水处理,整修加固桥1座,新建排水渠一条,铺设6条总长2500米的水泥公路,在进出村道路两侧种植竹柳600余棵,清理村落垃圾30余吨,安装路灯8盏,还为村里全部通了互联网,界河村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村里有了更多“领头人” 村民不离家,就鼓了钱袋子
界河村之所以能在3年内脱贫,还离不开村里有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,有一群带领村民致富的“领头人”。
2016年,军分区在帮扶界河村过程中,发现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年龄偏大、观念滞后,缺乏“带头人”应有的能力素质,迅速联合朔州市委组织部,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任命了有着丰富山区工作经验、对该村情况有深入了解的冯太担任第一书记。冯太到任后,坚持每月驻村20天以上,挨家挨户走访谈心,村支部核心的领导作用日渐增强。
“冯太这个人,走到哪都能跟村民搭上话,虽说是县里干部,吃穿说话从来不摆架子。”侯府告诉记者,冯太发挥好了基层堡垒的作用,但是光有领导还不行,扶贫要想做得深,还离不开村里的一些“领头人”和致富项目。
界河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冷凉旱山坡地区,平均降雨量500mm/年左右,农作物以一年一熟的土豆、芸豆、小杂粮为主,产值效益比较低。军分区在考察了多个地方的高产作物后,专门从忻州静乐县引进了高产作物藜麦。界河村民兵连长、种粮大户侯记平当了第一批试种人。
“先种了两亩试一试,尽管那年经受了夏秋两季大旱和风灾,亩产仍达到了100公斤以上,收益是以往传统作物的3倍,第二年我就扩种了20亩。”侯记平说,“不接受新思想,脱贫永远拉后腿。”2015年,侯记平将承包的界河村220余亩流转土地全部种了大葱,毛收入就有35万余元,其中近20万元支付了雇用本村村民的劳务支出,村民不离家门就鼓了钱袋子。
应县人武部政委王金天告诉记者,这样的“带头人”在界河村还有很多,有的贫困户也成了“带头人”。
2015年正月,军分区花费50余万元为界河村添购了48头母驴,每户一头,其中包括五保户贺石山。贺石山领回驴后,开春没种庄稼,种起了牧草,自家驴子下崽后没卖小驴子,把牧草卖了又添了小驴,今年的围栏变成了5头,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驴大户。
朔州军分区政治委员张培军感慨道:“扶贫需要扶智,培养‘领头人’就是军分区打好扶贫攻坚仗的重要一枪”。
扶贫路还长 界河村成了取经“香饽饽”
2016年年底,白马石乡界河村全村脱贫。在验收大会上,听着老百姓的掌声,朔州军分区司令员刘义清说,“军民鱼水情,即便没有对口帮扶,军地双方的感情依然会绑在一起。”
会后,返回市区的路上,刘义清下决心,一定要再回到界河村,看看熟悉的人,再带更多的人看看他们,学习他们。
11月10日,界河村彩旗飘飘,来自空军、海军、预备役坦克团、武警、消防、人武部共100余人,现场观摩了界河村正在新建的决胜小康项目——300万公斤马铃薯存储基地和1000亩燕麦、藜麦小杂粮区。
马铃薯存储项目是由界河村民集资30万,军分区援助50万筹建。项目带头人侯记平告诉记者:“以近几年土豆差价(来年出库价-秋收价)最低的去年来说,将为村民每户增收3000余元,3年就让村民回本,而这个库的设计寿命却是70年,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对界河村整体农业产业形成有力支撑,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脱贫致富。”
1000亩小杂粮区是朔州军分区与朔州市国土资源局协调后,将山地、丘陵一锹一铲一车,慢慢平整出来的。平鲁区人武部刘光明部长看到这些项目后震惊了,“界河村的脱贫工程完全继承了右玉精神的精髓,是迎难而上、艰苦奋斗、久久为功、利在长远的真实体现。”
刘义清在总结界河村经验交流会上说:“提高政治站位,学习脱贫村的‘好体会、好做法’,梳理未脱贫村的发展短板,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规划,真抓实干,与百姓‘同呼吸共命运’,这场脱贫攻坚战才会彻底打赢。”
侯府则对村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,他告诉记者,2016年,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4100多元,今年预计人均收入能达到4500元。
界河村的经验火了,但学习界河村的路还长着。
据朔州市扶贫办消息,朔州市目前还有96个贫困村、29496个贫困户等待脱贫。界河村脱贫后,朔州军分区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帮扶,帮扶对象是位于界河村南的将台背村。(滑艳兵
刘金宝 邓贵生)